第七十章俘获太多,震惊马腾,献女献凉州

三国:蟒雀吞龙,开局娶了邹氏 渊大 加书签

虽然并州七郡的胡人人口,和西部鲜卑的总人口,在数量上差不多。但是,西部几千里的草原,可比并州七郡大多了。在广袤无比的草原上俘获众多的奴隶,并不容易。

所以,姜耀做了五点准备。

其一,就是战马。

十二万野战军,当然不可能全部开往西部草原。

最终,姜耀选出了九万人,参与这次的扫荡行动。其余大军会驻扎在关中,防止各种变乱。

这九万人里面,既有骑兵也有会骑马的步兵。

马是不缺的。

这次击败西部鲜卑十万大军,天策军俘获了近二十万匹马。

别管是不是合格的战马吧,这九万军大多数人实现一人双马是没问题的。少部分人,甚至达到了一人三马。

其二,就是马蹄铁。

所谓马蹄铁,就是在马蹄上钉上铁制的蹄型物。

这玩意儿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,但作用是十分重大的。

首先,是在长期的奔驰中,减少马蹄的磨损,保护马蹄不受小石子、鹅卵石、沼泽污水所伤。

其次,是增强战马抓地的能力。可别小看了这点抓地能力的增加,高手之争只差一线。对于水平差不多的两名骑士来说,所骑乘的战马有没有用马蹄铁,很可能是生与死的区别。

姜耀之前之所以不把马蹄铁拿出来,是因为草原异族马匹众多。过于加强骑兵的战力,技术扩散后,恐怕草原会对华夏造成致命的威胁。

但是,现在,匈奴已经覆灭,西部鲜卑的主力部队也被姜耀灭了。如果再把西部鲜卑灭了,草原上不就只剩下东部鲜卑、中部鲜卑和乌桓人了吗?

以姜耀能聚拢起近二十万大军的实力,这帮异族翻不了天。

再不拿出马蹄铁,在草原上抓捕奴隶,更待何时?

其三,指南针。

此物的技术含量同样不高,姜耀稍微给西园巧匠们提点了一下,就做出来了。

有了指南针,像“迷路侯”李广那样的悲剧,应该不会发生了。

其四,是十架望远镜。

用在望远镜上的玻璃,有一定的技术含量,姜耀的工坊里还没造出来。但是,制望远镜未必一定要用玻璃。

洁净无瑕的水晶,怎么就不可以了?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大红书【dahongshu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三国:蟒雀吞龙,开局娶了邹氏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三国:蟒雀吞龙,开局娶了邹氏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大红书只为原作者渊大的小说《三国:蟒雀吞龙,开局娶了邹氏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渊大并收藏《三国:蟒雀吞龙,开局娶了邹氏》最新章节。
非洲创业实录
非洲创业实录

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,眼看欧陆风云,大战将起,这欧陆不待也罢。东非圈地,移民开发,农业立根基,一步一个脚印,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。

恶的呃呃呃 连载 34万字

崇祯重振大明
崇祯重振大明

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,重振大明朝的努力。以《崇祯长编》《崇祯实录》《酌中志》等为准,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。

凤凰北斗 连载 138万字

民国投机者
民国投机者

在中国出生,在美国长大,嗯,好吧,好吧,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。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,如果您认为写得好,请投我一票,如果您认为写得差,请指正。读者群: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(招生中)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(已满)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(已满)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(已满)黄埔军校第五期894

有时糊涂 全本 835万字

秦吏
秦吏

战国之末,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。有人天生世卿。有人贵为公子。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,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。为免死于沟壑,为掌握自己命运,他奋力向上攀爬。好在,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。六王毕,四海一!千年血统,敌不过军功授爵。六国豪贵,皆被秦吏踩在脚下。黑夫只想笑问一句: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南取百越,北却匈奴,氐羌西遁,楼船东渡。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在他参与下,历史有何改变?秦始皇固有一

七月新番 连载 527万字

大将
大将

他来自当今,却回到了过去,他十八岁参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,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,从远征域外到横马东南亚。他“故土未复,军人之耻”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,他要亲手打造自己心中的山河,马蹋之处皆为国土。

红色十月 连载 519万字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大红书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

Copyright © 2025 大红书

本页面更新于2024-06-03 10:00: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