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一 实力的对比

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张菇凉 加书签

b\/b“他娘的,这叫什么事啊,我们是水军,竟然步行前往巴丘,二百多里路啊!”

“步行就算了,还得轮班运送粮草,这才叫没天理。”

“自荆州水师建立以来,什么时候有过这种事情,要没船就没打仗!”

像这样的谩骂声是此起彼伏,让水师走路去打仗,这事听来怎么都像是在扯淡。

就这,还是将士们不清楚军械实际情况下发出的埋怨声,若是让他们获悉了军械方面的存量,不说兵变吧,逃兵肯定是呈几何倍增来爆发。

刘备一路上都听麻了,也无可奈何,只能好言安慰了,毕竟他心里也很清楚,这些人说到底是冲着刘琦才从江夏脱离出来的,对自己是不存在什么感情。

傲上不辱下的二爷这一点做的就挺好,只是闷不做声;但张飞就不同了,主打一个专治不服,马鞭攥的是咯咯响,恨不得把罗里吧嗦的人一个个抽的皮开肉绽,得亏刘备时刻盯着。

现在是非常时期,刘关张三兄弟跟荆州军的关系其实是非常敏感的。

黄祖脱离刘琦,魏延出逃长沙,这些事情都跟他们仨脱不了干系的,再加上安丰兵败这件事,如果张飞做的稍微出格一点,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的。

更何况,人家说的也是事情,让水军走路去打仗,跟让骑兵跑步上战场,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,别人没跑路就算不错了。

一路上闲言碎语不少,好赖最终还是平安的抵达了巴丘,跑了一些人,不多,也就几百人而已,大多是因为去的路上听说了吕林大军四十多万的数字后吓跑的。

回到巴丘的时候,诸葛亮并不在城内,而是在渡口那头,水师乘船的速度当然是要比两条腿快的了。

刘备将兵马交付给关羽、张飞和黄忠安顿,自己则是带着霍峻赶赴渡口那头,军械、战船这些问题早就通过书信的方式先一步告知诸葛亮了,他迫切需要见到诸葛亮是希望听到他的答案。

来到渡口的时候,刘备和霍峻都愣住了,沿江而下搭建了数十道水门,把渡口两头凸出的山峦都给连接起来了,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道拱卫。

逆流而上的长沙水师战船已经全部停靠在码头边,而所有水门之上搭建了木板过道,这样是方便弓弩手站立放箭所用,如同城关的走马道。

其实,像巴丘渡头这种战略前沿拥有这样的水门不奇怪,一开始就有,只是规模远没有这么大而已。

这也是为什么赤壁之战火烧连环船的时候要黄盖用苦肉计,因为你不用苦肉计诈降博取曹操信任后让战船进入水门,根本没有机会直接冲击对面的连环船。

“主公!”远处,诸葛亮快步而来,上前拱手作揖。

“孔明,这水门.”

面对刘备的好奇,诸葛亮轻笑解释道:“曹操已经率领八万水师赶来,不日抵达,孙策的交州军也会在这三五天能赶到,到时候这巴丘渡口将载入十几万的水师,不扩建不行啊。”

这就好比陆战时候的营寨,多少人就得建多大的寨子,这都是有考量的,但刘备疑惑的显然不是这个问题。

没等他进一步发问,诸葛亮继续道:“放心主公,这是曹操拨的钱督造的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刘备缓缓颔首,这就是结盟的好处了。

当然,这倒也理所应当,本来就属他的兵马最多,他不出钱谁出呢。

“对了孔明,日前派人送来的信你应该收到了吧,军械方面你可有预备?”刘备这才想起最重要的问题。

“主公,巴丘不过是百里小郭,我们养活手头上的军队已经不容易了,没有多余的钱能够打造军械了。”

这是实情,刘备当然是很清楚的,可是箭矢的问题不解决,到时候真的打起仗来没办法配发给将士们足够的箭矢,人家根本不敢上战场,这仗还怎么打啊。

看着刘备光速黯淡的眸子,诸葛亮却是从容一笑,“主公放心,我们没有,不过可以找大户借用一下的。”

“大户?”

刘备挑了挑眉,随后看向远方壮阔如城墙的水门,当即会心一笑,“伱不会是说曹操吗?”

这个念头有些异想天开,但细想之下刘备又觉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。

毕竟联军的稳定关乎三方的存亡,若是自己的部下因军械不足出现大规模的逃兵,不仅对于联军军心打击巨大,也容易被吕林抓住机会反戈一击。

“这只怕不可能吧。”

就连一旁的霍峻都忍不住摇头,“三方汇聚一堂,名为联盟,实际都是为了抵抗吕林而已,若是我们显的太过弱势,曹操只会更加小觑于我们,联盟内都要以他为尊了。”

“仲邈所言甚是,在这样的联盟里,我们不仅不能展露出不足,而且关键时候还需要给予曹操一定的威慑,如此方能不在大胜之后让他起了顺势吞并荆南的想法。”诸葛亮朝着霍峻投去了赞赏的目光。

“除了曹操,哪还有大户呢?”刘备摩挲着下巴,总不能是孙策吧,那家伙比自己都穷。

“有啊,吕布和林墨够大了吧?”诸葛亮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。

光听这话,刘备倒也猜出了诸葛亮应该是有了什么特殊的手段,再见他从容自若,竟是不由凭空生出底气来。

毕竟,浮空山一战已经证实了卧龙才华,若不是关羽在安丰强行用兵,三个锦囊更是足以名垂青史的大手笔。

“如何借?”

“请主公稍安勿躁,在下正在筹备之中,只待天时一到,不仅可让吕林送我们十数万枚的箭矢,还能借以震慑曹操,以保主公在联盟之中不至于处于弱势。”诸葛亮信心十足的保证。

让吕林送来十数万枚的箭矢,这话别人说刘备不信,可诸葛亮说,他相信。

十数万枚的箭矢不能说完全解决水军的需求,但肯定可以极大的缓解军械压力,所以,在刘备看来,这是最重要的。

而诸葛亮的眼中,弄来箭矢反而是次要,在联军中展现手段震慑曹操更为重要。

这样的联盟里,如果没有一定的手段极有可能会让战局变成曹操一方的主导,而刘、孙两家将成为附属一般的存在,甚至成为这场战斗里的炮灰,最终成全的只有曹操而已。

“好,我就静待先生的手笔。”江风吹来,刘备只觉心中豪迈,问吕林借军械,虽然不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做,可是一想到林墨主动送来军械,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,应该会很有趣吧?

诚然,在刘备的心里,即便他林墨这么多年未尝一败,即便曹操称他是一人可当百万军,他吕布是天下武夫无法逾越的大山,他林墨却不尽然,至少这上面还有一个诸葛亮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大红书【dahongshu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大红书只为原作者张菇凉的小说《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菇凉并收藏《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》最新章节。
枭雄1990
枭雄1990

【放眼世间皆棋子,莫问谁是落子人。】前世陆野轻信身边人,落得惨死狱中下场。回到1990年,面对时代的浪潮,他起于微末,一路披荆,却不似少年郎意气风发。醒掌天下事,睡卧美人床。看陆野如何成为一代枭雄,执棋对弈成为那落子之人。

落笔生 连载 478万字

笼中雀
笼中雀

晋江金牌推荐vip2017-11-13完结总书评数1854当前被收藏数5233魏国摄政王萧骏驰,求娶齐国公主姜灵洲。姜灵洲知道,此去他乡,远嫁敌国,怕是要郁郁此生,做一只老死宅内的笼中雀。但是……萧骏驰爱妃,请出笼。姜灵洲笼里挺好的,妾身懒得出去。谁是谁的笼中雀,并不好说~一句话摄政王与他的小仙女互相驯养的故事。阅读须知1.1v1,he,双处,甜宠不虐。2.全文架空,谢绝考据。内容标签甜宠主角姜灵

Miang 连载 65万字

崇祯重振大明
崇祯重振大明

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,重振大明朝的努力。以《崇祯长编》《崇祯实录》《酌中志》等为准,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。

凤凰北斗 连载 138万字

晋末长剑
晋末长剑

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《两晋》诗中所写的那般:“三世深谋启帝基,可怜孀妇与孤儿。罪归成济皇天恨,戈犯明君万古悲。”西晋得国不正,犯了太多错误,继承了东汉、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。到了晋末,已经积重难返,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。但是“谁知高鼻能知数,竞向中原簸战旗”,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。自作孽,不可活。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,他所能做的是——先活下来。

孤独麦客 连载 464万字

太子妃养成手册
太子妃养成手册

晋江vip2017-10-27完结总书评数155当前被收藏数1453傅采蘩家遇不幸,被淑妃娘娘接入宫中。本想好好养大,给一岁的小儿子做媳妇,哪料到长大后却被大儿子给截了胡。傅采蘩三哥哥,今天太子哥哥欺负我。当日,太子被揍。傅采蘩三哥哥,今天公主姐姐抢走了我的漂亮裙子。当日,公主被揍。傅采蘩三哥哥,今天先生布置的功课好难。赵恪嗯,那三哥哥帮你写。没有什么是三哥哥搞不定的,除了一个太子之位。直到有一天

柳绪琬 连载 32万字

[历史] 三国云飞扬 燕云
[历史] 最终反击 水边梳子
[历史] 异域纵横记 文衍
[历史] 明末第一强藩 日日生
[历史] 淘宝大明 朝盖
[历史] 重生之朕即国家 东山小卤
[历史] 乌衣天下 南明鲤火
[历史] 从来没有的帝国 古月川页
[历史] 宗明天下 七帅
[历史] 三国之帝统天下 君千叶
[历史] 大明之帝国再起 黑云长剑
[历史] 宣和画卷 一只文儿
[历史] 汉室可兴 长歌行路难
[历史] 唐时归 长迷
[历史] 五胡明月 骑卷江山
[历史] 樱花下的血刀 雪夜中的十三
[历史] 大明小官人 青田先生
[历史] 混在蜀汉当皇帝 周老实
[历史] 明风万里 石头比较多
[历史] 纪元1701 忠孝仁义礼智廉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大红书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

Copyright © 2025 大红书

本页面更新于2025-02-28 19:04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