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51章:考古地层学

我在北大学考古 莫鞑 加书签

《我在北大学考古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大红书dahongshu.cc

曹子钧没有吊人胃口,直说,“其实,乙区的探方变小,主要是因为举办考古培训班需要,所以,2月份的时候,在甲区的西面,继续开挖了7个探方,河乙t1-t7,规格基本是38平,加上隔梁,乙区揭露面积为210平。”

“培训班的待遇也是可以啊。”沈明环绕四周,笑,“估计整个遗址,不把探方弄小了,都不够培训班这种如狼似虎的家伙分。”

这个家伙就是在调侃。

培训班把探方弄小,更多是为了方便教学,甚至,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。

“甲区这边已经清理完毕,只剩下乙区还有一些收尾工作,小苏你要不要下去挖几铲?”

苏亦摇头,“算了,先不打扰工人师傅们作业,不急一时。”

如果一开始发掘的时候,他过来,那肯定会长时间蹲守发掘工地,但,现在工地都属于收尾阶段了。

重点应该放在整理资料,而不是铲土了。

没有想到曹子钧,却说,“来都来了,讨个吉利,铲一铲可以的。”

说着,就跟工地的工人拿过来两把手铲分别递给苏亦跟沈明。

说到考古工具,大部分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洛阳铲,其实不是,而是手铲!

实际上,考古一直以来用得最多就是这种手握的平头铲。

这种手铲一般是一侧两边开锋,另一侧有一个凸起方便持握,配以木质手柄。

现在工艺不发达,所以大部分都是木柄,后世还有塑料手柄的平头铲。

不过,塑料手柄握感不好,所以大部分考古工作人员用的都是木柄手铲。

对于考古人而言,一把适合自己的手铲很重要。

在田野发掘的时候,都习惯性给自己的手铲上写上名字,然后一用就是几十年,最后偌大的手铲只剩下汤匙那么小。

对于深耕田野的考古人员而言,手铲于就跟老烟枪的烟斗一样,从不离身。

其实,手铲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,就是传承。

老师把陪伴自己多年的手铲赠送给心爱的弟子,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。

前世,苏亦的第一把手铲就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赠送的。

还篆刻自己的名字。

不过,这一次却没有。

他只是在省博实习,而且导师也不是杨式挺,估计杨主任也不愿意越俎代庖替宿白先生给他赠送手铲。

所以,苏亦接过临时手铲,然后开始从隔梁下探方,学着沈明的样子,开始铲土。

这一个动作,象征意义更多。

基本上都是用手铲像抚摸着大地的肌肤一样,轻柔,小心翼翼的,生怕弄疼对方,嗯,也就是探方里面的遗物。

现在也铲不出来啥东西,但现在的探方,已经可以看出东西来了。

曹子钧顺势讲解,“从甲乙两区的发掘情况及乙区南断崖,嗯,在乙区的南面有一个断崖,所暴露的地层堆积看,文化层堆积总厚度150-285厘米,甲乙两个区域的地层堆积也大致相同,自上而下基本可分为四层。”

田野考古的地层堆积,可以说是考古学文化遗存的载体。

弄清楚一个遗址的地层堆积状况,为遗址的年代和分期,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条件。

河宕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并不复杂,文化层之间层次分明,比较简单明确的。

也容易就辨别。

从探方的剖面都很有很清晰的分界点。

当然,文化层,也不是随意划分的,而是要根据土质、土色及其包含物以及遗迹的叠压打破关系来划分地层。

这面涉及到一个考古基础知识——考古地层学。

曹子钧有些自嘲,“我毕竟不像杨队他们一样是科班出身的,我是半路出家的,所以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弄不太明白。比如考古地层学什么的。”

说完,望向苏亦。

苏亦会意,接过他的话,“其实,考古层学的概念也不复杂,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奠基人就是梁思永先生。尤其是在30年代对安阳殷墟后冈遗址的发掘中,梁思永先生在地层学上证明了小屯、龙山和仰韶文化的年代关系,也就是著名的后岗三叠层,赢得了中国考古地层学之父的美誉。不过我也只是会理论,具体分辨土质、土色我也只是纸上谈兵。”

曹子钧说,“从这段话,你就比我强太多,我只是看过杨队他们是如何分辨的,自己却不行,我更多是做辅佐工作,比如测绘,画图,登记整理资料之外的,具体发掘,布方还得杨队他们来。所以,这个方面,我能够教你的不多,反倒是我向你学习了。”

苏亦谦虚,“曹哥,你可别笑话我,我真的只会纸上谈兵。”

曹子钧笑,“你这还是纸上谈兵,我连纸都不配拥有了。”

这个时候,存在感一直不是很高的沈明,忍不住了,“不像我,只会埋头苦干,我说,你俩,能不能别聊了,师傅们都等你俩挪开脚呢。”

考古工地的工人师傅,除了专业技工之外,还不少当地雇佣的村民,尤其是大型遗址所在地的村民,基本上都是熟练工种了。

比如,二里头遗址附近的村民,只要地里没活,摇身一变就是考古工地的发掘工人。

而且,考古工地上经常会有人过来参观,除了考古研究人员,还有各色各样的名人领导学生什么的,所以,见到苏亦出现在这里,也不意外。

甚至看到曹子钧带着苏亦观看探方,都很懂事的给他们腾开位置。

实际上,这些工人也喜欢看热闹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莫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红书dahongshu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我在北大学考古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大红书只为原作者莫鞑的小说《我在北大学考古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鞑并收藏《我在北大学考古》最新章节。
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
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

关于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:宅男电子工程师郑昆,肝得正果,穿越重生到了1972年的香江。看封号网络小说与港娱爱好者、996与007双料大神如何摸鱼躺平

爽文供应商 连载 226万字

知青重生想消遥,扣个军婚被锁死
知青重生想消遥,扣个军婚被锁死

一次算计,搭上了两个人的一生,重回七零,祝晓敏要算计回来,第一步,放走那个和自己一样的倒霉蛋,第二步,手撕渣男。可是,事情好像脱出了掌握,倒霉蛋自己又滚回来了,赶都赶不走,那就……收了吧,这辈子我罩着你。好像……又不在自己掌握……

曲玲珑 连载 293万字

从那座韩城开始
从那座韩城开始

“这公寓,住着吧。”“这腕表,戴着吧。”“这张卡,给你了。”“我说了,我养你啊。”林易看着眼前允儿那霸气侧漏的模样,笑了笑。就在这时候,身后传来了一个笑声。“oppa,你什么时候去做坏事啊,带上我呗。”回头望去,一个可人儿巧笑嫣然的站立在阳光之下,明媚动人。

壹个小白 连载 158万字

港娱天后1988
港娱天后1988

她被誉为香江第一个偶像,也被称为香江最后一个天后,她一路披荆斩棘,为的不是成为天后巨星,而是击败好莱坞,让华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。

潮洋1 连载 101万字

夜的命名术
夜的命名术

蓝与紫的霓虹中,浓密的钢铁苍穹下,数据洪流的前端,是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,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分界。钢铁与身体,过去与未来。这里,表世界与里世界并存,面前的一切,像是时间之墙近在眼前。黑暗逐渐笼罩。可你要明白啊我的朋友,我们不能用温柔去应对黑暗,要用火。

会说话的肘子 连载 631万字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大红书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

Copyright © 2025 大红书

本页面更新于2024-10-23 04:55:30